

口罩熔斷,美國加征關稅,外貿物流影響大,六月如何應對
參考:華夏時報,搜航網??時間:2020-06-04
2020年轉眼半年了,這特別的一年,已經六月了,歷史還需要繼續見證
一,美國宣布:6月4日起對中國部分商品加征25%的關稅
這個應該算6月一件非常大的事件,5月28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又公布了第五批(針對340億美元關稅)排除清單內商品加征有效期延長的公告,6月4日起部分商品恢復加征25%的關稅。據了解,獲得延長有效期的產品:排除有效期延長至2020年12月31日;未獲得延長有效期的產品:2020.6.4日到期后將移出排除清單,即2018.7.6至2020.6.4期間可免加征關稅,但2020.6.4日起恢復額外加征關稅25%,出口美國的企業,6月4日后務必慎重與美國客戶簽訂合同。
太多的政治咱不懂,更直白的說,中美的生意難做了,是事實。外貿難做,貨運馬上就有影響,就像上一條舉例的美國運費,暴跌最厲害的就是美國運價
據了解,中美貿易摩擦爆發以來,有不少企業通過轉口貿易的方式來應對關稅。一位來自浙江金華的出口貿易商告訴本報記者,此前他們曾先把貨物運輸到第三國,比如馬來西亞、泰國等地,貨物到了第三國后會在保稅區換柜,出第三國產地證,然后再以第三國的名義出口到美國,這樣美國針對中國的25%關稅就可以規避掉了。
不過,朱海成建議,不要進行第三國的轉口貿易。因為這種轉口貿易也許短期內能夠實現規避上述關稅的目標,但是美國目前對于規避各種關稅的行為查處力度越來越大(反規避調查)。“也許查實的比例目前不是很高,但是對被調查的企業來說可能會面臨行政上的巨額罰款乃至刑事責任的問題。因此,要杜絕通過第三國轉口貿易規避關稅的長期規劃。”朱海成說。
因此,朱海成建議,企業可以通過第三國加工方式來應對關稅,要充分了解美國海關的原產地以及第三國加工達到“實質性改變”的規定。
“有些企業計劃通過將原材料運到第三國進行加工的方式規避關稅,這個牽涉到這樣的加工是否足以達到將產品的原產地從中國轉移到該第三國的問題。后續生產加工的環節越多,在第三國額外產生的增值部分越大,則成功實現原產地的轉移概率就越高。當然,我們還是要結合個案具體分析評估,建議提前咨詢專業的報關員或者國際貿易律師等中介機構,甚至可以直接向美國海關那里進行咨詢確認。”朱海成對本報記者表示。
全球一體化讓我們越來越國際化,任何一個事件都會影響到我們,六月,這么吉利的數字,怎么能都是壞消息呢?歐洲,大洋洲,亞洲,非洲,美洲部分國家開始陸續"解封“相信訂單已經陸續開始,最近的歐洲進口價格已經出現了漲價,這就好比疫情后的我們竟然盼望”堵車“一樣,證明大家緩了過來。堅信這里面一定有你的訂單。
而對于中國的出口企業來說,提升產品品質最為關鍵。
朱海成認為,企業產品品質的差異使得企業在關稅面前的表現出現了分水嶺。當企業產品的品質超出了同行業的水準,且從中國以外的其他市場較難獲得同品質的產品時,美國進口商并沒有太多的選擇權,不得不承擔關稅以維持貨源的供應。這就要求我們中國企業在品質上面下足功夫,在控制成本的同時把產品的高品質打造出來,使得企業能夠逐步掌握市場的定價權和話語權,在國際貿易中越來越占據主動地位。
二,口罩熔斷,帶動運費巨幅波動
口罩價格暴跌,號稱價格暴跌了96%,最便宜的出廠價只有1毛3,暴跌的這個事,一開始大家就都能預料到,任何事一瘋狂,就離死不遠了,先來的住豪宅,后來的上天臺,永遠重復,海關嚴查,各種資金蜂擁而入,供大于求早晚的事,暴跌早晚的事。口罩貨量減少,市場上的貿易貨又沒有跟上,大量包機還在開,航空價巨震也就不足為奇,特別是去美國的,1:1000的重貨噸上價格,從最高點的接近百元,到瞬間2開頭,然后暴跌到1開頭。太過魔幻,估計“過山車”都不敢這么開。5月后期的做包機的,已經出現定金不要都不包的情況。一切都那么魔幻。
經歷了冰火兩重天,見了那么多大風大浪,六月還能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