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怎么樣呢!
參考:新華網??時間:2018-08-18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訂以來,一年多來,“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備受關注的熱詞,中國南方這片活躍度極高的經濟熱土,又以嶄新姿態吸引了各界關切的目光。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
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面積約5.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800萬;2014至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GDP實現“四連增”。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報告(2018)》則指出,粵港澳大灣區除突出的區位和產業優勢外,“一國兩制”制度優勢更是獨具一格。
人流、物流、資金流的高效互聯互通,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基礎性要素,一年來取得的顯著進展是大灣區建設的早期收獲,已經使三地尤其是港澳同胞受益。
今年5月,廣東粵澳合作發展基金正式簽約。該基金將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支持重大平臺建設、培育新興產業、共建宜居宜業宜游優質生活圈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港珠澳大橋是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標志性項目。此外,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計劃三季度正式通車,在西九龍站實施“一地兩檢”安排及內地口岸區建設工作已進入尾聲;蓮塘/香園圍口岸、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等項目也在加快進行。另據了解,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已啟動《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2020-2030年)》編制工作,未來大灣區將建成“一小時城軌交通圈”。
廣東省推出了“便利灣區”18項舉措。前海、橫琴、南沙率先實現港澳居民就業免辦就業許可證;專業資格互認深入推進,前海、橫琴試行香港工程建設模式;全省有52所高校面向港澳招生,港資澳資醫療機構達46家……
值得注意的是,港澳參與廣東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南沙、前海、橫琴進駐港澳資企業分別達1700家、8000家、2800家;南沙粵港深度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建設扎實推進;南沙粵港澳青年創新工場、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等基地建設加快,累計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868家,其中國家級110家。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產業規劃部部長、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王福強介紹說,廣東已出臺《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打造產業聯動、空間聯接、功能貫穿的創新經濟帶。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編制《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案》,為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進行頂層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