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造給物流貨運業帶來智慧物流新技術
參考: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時間:2018-04-28
在推動中國制造2025實施過程中,物流貨運行業除了密切關注科技研發本身外,還需將視野放得更加寬廣,對物流成本等相關領域均作統籌規劃。通過引入智慧物流技術,重構整個物流產業鏈,可以顯著實現降本增效,進而有力推動中國制造2025快速落地。
近日,官方印發了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報告中再次提及物流與相關產業的發展。報告指出,未來將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政策,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表明國家層面對物流行業未來發展方向預期已有了新的變化。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AI新等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的逐步應用,物流貨運行業也迎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與技術變革。
在推動中國制造2025實施過程中,中國計劃在十年內斥資約1500億美元,以在芯片設計和制造領域占據領先地位。重點扶持功率器件、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5G概念相關芯片設計與制造企業。對于新挑戰和機遇面前,物流貨運行業除了密切關注科技研發本身外,還需將視野放得更加寬廣,對物流成本等相關領域均作統籌規劃。
傳統物流貨運行業存在“多、小、散、亂”的問題。由于車與貨源不匹配、信息不對等問題,造成90%的個人或掛靠形式公路運輸車輛工作飽和度底,司機空駛率高,由其產生的物流成本不容小覷,亟待通過智慧物技術流幫助實現運輸過程的降本增效。縱觀行業發展趨勢,通過核心技術研發推動智慧物流降低成本,尚有很大空間。
而作為社會總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物流成本一直處于高位,不僅直接影響了我國實體經濟在世界的競爭力,也不利于中國制造2025的推進。據中國物流與采購網數據,全國物流總費用每降低1個百分比,可以節省數千億元的成本,而發展智慧物流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方。通過引入智慧物流技術,重構整個物流產業鏈,可以顯著實現降本增效,進而有力推動中國制造2025快速落地。
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依然較高,甚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當前,中國物流業正處于大變革的前夜,伴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日趨成熟,全覆蓋、廣連接的智慧物流體系正在迅速形成。不難看出,智慧物流將是驅動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引擎之一。放眼未來,中交興路將著手于智能大數據與物流產業的深度融合工作,力求降低全產業鏈成本,提高物流供給質量,為物流行業釋放發展所需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