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對接國家戰略—粵港貿易物流發展迅速
參考:羊城晚報、央視新聞??時間:2022-07-04
-
對接國家戰略將為香港發展帶來新機遇,粵港貿易規模提高至香港回歸當年4倍,未來5年香港可望實現新飛躍
未來5年是香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期。機遇和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在7月1日舉行的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就香港未來5年發展提出4點希望,指引香港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融入大灣區將讓香港更好發揮作為內地“引進來”窗口和“走出去”橋梁的作用,抓住“一帶一路”建設機遇,促進國內國際要素循環和市場聯通,吸引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者。香港英國商會主席白彼得說,香港將繼續維持有利的營商環境,對香港充滿信心。
從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獲悉,廣東省與香港特別行政區貿易規模從1997年的2798.5億元,大幅攀升至2021年的1.17萬億元,年均增長6.1%,香港回歸25年后兩地貿易規模是香港回歸當年1997年的4倍。
香港作為自由港歷史悠久,轉口貿易是其重要的經濟支柱。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和內地人才、資本的持續流入,香港貿易、運輸等服務行業實現了快速發展。
保稅物流以及一般貿易發展迅速
香港回歸以來,廣東全力支持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廣東保稅物流進出口發展迅速。海關數據顯示,廣東對香港以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從1997年的48.3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2816.4億元,占粵港貿易比重由1997年的1.7%提升至2021年的24.2%,年均增速達18.5%。
對港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大幅增長:香港回歸以來,廣東電子制造業發展迅速,廣東對香港出口從以服裝、玩具等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向附加值相對較高的機電產品為主轉變。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今年有望達到14.76萬億元,成為世界經濟總量第一的灣區。隨著大灣區內設施聯通、產業協同、規則銜接進一步加強,香港將利用好創新科技、生產性服務業發達、金融體系方面的優勢,與內地超大規模市場、完整的工業體系有機對接,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粵港跨境公路運輸占比明顯提高
香港海空等跨境物流資源豐富,回歸以來,逐步成為廣東開展國際貿易的重要中轉地,其中,高效且成本相對較低的粵港跨境公路運輸,成為廣東企業進出口物流的首選通道。
1997年至2021年,粵港貿易以公路運輸方式進出口保持年均7.6%的增速快速增長,占比由1997年的66.1%提高至92.6%,成為最重要的運輸方式。同期,水路運輸占比由回歸當年的30.5%下降至2021年的5.5%,航空運輸占比則基本保持在0.1%左右。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等傳統優勢,并賦予香港新的定位,包括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等。這使得香港既可以成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參與者,也可以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促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