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何時通關,香港民航依靠貨運勉強支撐
參考:民航觀點匯??時間:2022-07-01
-
通關若還是遙遙無期,香港民航依靠貨運勉強支撐
香港今天迎來“回歸25周年”紀念日。但現在它依然算是“孤島”狀態。因為不能與內地順利通關,香港民航慘不忍睹。修好了第三條跑道的香港國際機場,現在每天進港航班量還是低于400班,仍舊只有疫情前的三分之一。
香港最大的國泰航空集團,現在一半飛機依然趴窩。網絡資料顯示它旗下的“香港快運”,26架飛機中只有2架在干活。海航集團旗下的“香港航空”,34架飛機中也只有9架在執行任務。而同樣高度依賴中轉客流的新加坡航空,復工已超八成!
國泰航空的經營水平很高,今年一季度它甚至開始招募飛行員。疫情期間,由于港府的“隔離”措施,大量外籍飛行員辭職。有報道說近三年來,國泰員工損失高達40%。但國泰在人手極其緊張的情況下,依靠貨運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雖說不可能扭虧為盈,至少沒有讓虧損像自由落體那樣下滑。
但現在情況進一步惡化,隨著國外民航迅速恢復,機腹貨艙供應量大增,運價下跌,國泰的貨運收入開始受到影響。
香港民航的未來會怎樣?國泰航空是不是會像內地國企一樣,成為由政府供養的“燒錢無底洞”,現在看來還不會。香港實行的是資本主義制度,國泰是私人企業,它的首席執行官鄧健榮已要求壓縮現金消耗,“未來幾個月控制在5億港元以下”。
香港民航不只是國泰集團一家,還有香港航空和大灣區航空。如果將機場也算上,再加上地服、油料、航食、安保等一系列產業,涉及的人員,可真的不少。大家到底是應該堅候通關,還是另謀高就,恐怕都同樣地——“猜不透”。
誰也說不好“通關”何時會來,所以誰也不能說國泰的堅守沒有價值。但誰也說不好下次“封關”又將因為何事,所以誰也不能保證香港民航會有平穩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