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北部都會區加速建設:深港協同新引擎的戰略突圍與現實圖景
參考:第一財經??時間:2025-06-16
-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以 “心急如焚” 形容北部都會區建設的緊迫性,這座占香港 1/3 版圖的戰略區域,正以 “香港版浦東” 的定位重塑深港協同發展格局。北都區毗鄰深圳,坐擁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核心載體,規劃未來 10 年落成 21 萬住宅單位,配套新田科技城、北環線鐵路等千億級基建。在全球競爭與地緣變局下,香港通過修法縮短土地開發周期、吸引國際人才等舉措提速建設,同時與深圳在四大功能板塊形成 “硬聯通 + 軟協同”:從河套科創資源共享到口岸經濟帶產業聯動,從跨境軌道網絡到制度創新試點,正推動深港從 “地理毗鄰” 向 “功能融合” 跨越。目前 85 家企業簽約支持發展,河套香港園區今年迎首批科研團隊,北環線 2027 年啟動關鍵站點,一幅深港同城化的實踐藍圖正在加速落地。
近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公開場合多次以 “心急如焚” 形容推進北部都會區建設的迫切心情。這座規劃面積約 300 平方公里、占香港三分之一版圖的戰略區域,不僅被視作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引擎,更承載著深港協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關鍵使命。
北都區的戰略定位堪稱香港版 “浦東”:地處深港交界帶,坐擁羅湖、文錦渡等多個跨境口岸,其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作為核心載體,規劃全面建成后每年將為香港經濟貢獻 520 億港元。根據《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未來 10 年這里將落成 21 萬個住宅單位,同步推進新田科技城、政府辦公集群、跨境交通網絡等基建項目。去年 11 月,85 家企業簽署發展意向書,35 家企業落地超千億港元合作項目,北環線鐵路古洞站將于 2027 年率先啟用,2034 年實現全線貫通,與港深西部鐵路等跨境軌道項目形成立體交通網。
李家超的緊迫感源于多重現實考量:全球產業競爭白熱化背景下,香港需以 “搶時間” 姿態整合資源 —— 即便通過修法將土地開發周期縮短近半,仍因項目體量龐大而需進一步提速。地緣政治變化更催生新機遇,如推動 “北都大學教育城” 建設以吸納國際人才,依托新田科技城打造科創產業高地。他多次強調,北都區發展直接關聯香港土地供應、產業升級與國際競爭力,必須以 “追趕成果” 的節奏突破常規。
對深圳而言,北都區四大功能板塊正形成精準對接:洪水橋高端服務區聯動前?,F代服務業,新田 - 河套科創帶與福田科技走廊共振,羅湖口岸產業區對接東門商貿圈,紅花嶺生態區串聯鹽田濱海資源。這種 “一河之隔” 的空間毗鄰性,讓深港從地理接壤邁向功能融合 —— 目前河套深圳園區已引入數十家香港科創機構,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落地運營,香港園區今年下半年將迎首批科研團隊入駐。
深港協同正突破制度壁壘:特區政府計劃設立專項基金支持口岸經濟帶,探索大灣區技術標準在北都區的 “軟聯通” 試用;李家超提出以河套為試點,推動跨境要素流動創新,打造科研轉化示范地。隨著基建項目加速落地,這片承載深港 “同城化” 想象的區域,正從規劃藍圖逐步轉化為實體空間,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注入新的實踐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