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未來將擁有七機場
參考:華夏經緯網??時間:2024-12-03
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迎來新進展,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啟用、機管局入股珠海機場等舉措意義非凡。據估算,到 2035 年,大灣區將擁有 7 個運輸機場、17 條跑道,客貨保障能力較 2020 年約提升一倍。
目前,大灣區內已擁有 7 座運輸機場、11 條跑道,涵蓋 3 座國際航空樞紐、2 座干線機場和 2 座支線機場。各機場紛紛發力擴容發展,香港國際機場除三跑道系統全面啟用外,還在打造千億 “機場城市”,并通過 “經珠港飛” 等服務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聯系;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推進,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三跑道擴建加速,珠海機場也在進行擴建且目標于 2020 年落成啟用新航站樓。
然而,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各主要機場航線網絡重復建設情況普遍,同質化競爭激烈,如疫前廣深港機場在多個國家的航線布局重復,導致互搶客源。另一方面,區內空域結構復雜,民航空域占比少但航班流量大,空域資源緊張,且香港與內地空域制度存在差異,隨著航空業復蘇及機場擴容項目開展,空域不足問題愈發凸顯。
對此,專家學者紛紛提出建議。全國政協委員鄧健榮建議設立國家層面協調機制,如成立大灣區航空業委員會;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也認為應建立聯席會議制度。通過這些舉措,期望能更好協調整個機場群發展,實現合理分工和差異化經營,同時各機場還需加強溝通,積極探索應用新導航技術,推進大灣區空管運行創新升級,進而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推動大灣區機場群的良性互動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