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思路
參考:廣州日報??時間:2016-03-28
中共廣州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構建大交通綜合樞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建設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廣州作為代表國家參與國際資源配置及經濟分工合作的重要中心城市,國家提出及期待廣州“十三五”及未來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從交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用力,補齊短板,全面提升綜合交通運輸供給服務水平和綜合交通樞紐內外輻射能力,更好的支撐引領廣州及全國經濟社會發展。
在新常態背景下推進廣州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
首先是推進綜合交通樞紐現代化和智能化。應以國際航運樞紐和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為龍頭,以信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為路徑,加快白云國際機場后期、南沙港區后期、郵輪母港、商務機場、江海聯運碼頭、廣州北站、廣州新東站、廣州火車站(改造)等國際、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和城際、市域換乘樞紐工程建設,加強廣州與國際國內、市域內外交通樞紐之間的銜接,完善各交通樞紐的集疏運網絡體系。
其次是推進綜合交通網絡國際化和一體化。應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城市為重點,建立或積極加入國際海港、空港城市聯盟,大力拓展構建廣州連接印度洋、太平洋周邊及至歐洲、美洲等主要海空港城市的國際航運航空網絡和立足泛珠三角、服務全國的區域航運航空網絡,加快建設延伸廣州至全省各地級市、泛珠三角省會城市、全國大城市及東南亞重要城市的高鐵網絡和廣州至大珠三角城市及其市域內的軌道交通網絡,完善國內至國際、市內至區域及全國的交通中轉銜接網絡,強化廣州各交通樞紐客運零距離換乘和貨運無縫化銜接,形成四通八達、內外一體、便捷高效的國際化綜合交通大網絡。
再次是促進交通運輸服務品質化。實施“互聯網+交通”行動計劃及促進大數據在廣州交通運輸領域的廣泛應用,加強廣州綜合交通聯程聯運、智能管理、公共信息、海陸空協同聯動等系統工程建設,大力發展智能交通、聯程聯運和交通運輸新業態、新模式,增加廣州高品質、差異化、綠色化、定制化的交通運輸服務有效供給,提升綜合交通樞紐的服務水平和效率。
最后是發展壯大國際化交通運輸企業。應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交通營商環境,積極降低廣州交通運輸企業營運成本,大力聚集國際高端交通要素資源及機構,發展壯大服務國內外的國際化交通運輸服務企業。同時,應深化廣州交通運輸管理服務制度改革,爭取國家在交通運輸領域改革創新試點和政策的支持,形成協同發展、縱橫聯動、服務高效的國際化綜合交通樞紐管理服務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