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珠澳大橋對珠江西岸經濟發展的影響(一)
參考:中國港口網,新華社??時間:2018-10-27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標志性項目,港珠澳大橋首次實現珠海、澳門與香港的陸路對接,串聯上粵港澳三地星羅棋布的港口,再加上9月開通的廣深港高鐵,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乘客乘坐廣深港高鐵來往于廣州、深圳和香港三地,粵港澳大灣區現代綜合交通網愈發完善。
港珠澳大橋上繳費通行的車輛,主要有粵港兩地車牌車輛、港澳兩地車牌車輛、港籍單牌車輛(擁有澳門配額)、辦理一次性配額申請的車輛以及粵港澳三地政府商議可經港珠澳大橋的其他車輛。港珠澳大橋的通行,推進了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通”的不僅是一座橋,更是在“一國兩制”的體制下,加快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資本、貿易、商業和信息的流通。通過這些要素的流通,加強灣區各城市間的聯動,實現資源最優配置。
港珠澳大橋帶動珠江西岸經濟發展
自改革開放后,珠三角地區一直處于經濟飛速提升中,此次港珠澳大橋通車,也為珠江西岸等地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能。珠江口西部,如中山、珠海、湛江等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與與珠江口東部廣州、東莞、深圳等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明顯,珠江兩岸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港珠澳大橋的通行,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加強了粵港澳大灣區灣區東西岸間的連接;吸引香港資金投資到珠江西岸三市(珠海、中山、江門),加強香港和內地城市的金融跨境合作,推動珠三角西岸城市經濟飛躍,實現珠江兩岸經濟協調發展;為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創造更有利的契機;帶動港珠澳三地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有助于將香港金融、貿易、物流和專業服務輻射到珠江西岸三市,承接香港產業轉移,促進整個珠江口城市群的緊密相連,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集聚作用。
港珠澳大橋對珠江西岸交通格局的影響
一直以來,珠江西岸與香港之間因伶仃洋相隔,缺少直接的陸路通道,只能走海運或繞行珠江東岸。大橋的建成通車,讓珠江西岸與香港首次實現直接陸路相連。港珠澳大橋通行后,原本繞港珠澳三地一圈需要4個小時(陸路需要繞行通過虎門大橋),現在澳門到香港的車程縮短至20分鐘。珠江西岸地區到香港的車程縮短至3小時。據規劃,港珠澳大橋往珠海方向,最先將與京港澳廣珠西線高速相連,再通過延長線接駁,將連接珠海境內現有的西部沿海高速、外環高速、京珠高速、規劃建設中的機場高速、高欄港高速等一系列干道連通,直貫整個珠江西岸地區。港珠澳大橋將和深中通道、虎門大橋、虎門二橋(在建)形成珠三角東西通道,輻射粵港澳大灣區乃至泛珠三角區域。
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開通,珠江西岸的基礎設施建設還在如火如荼地建設著,全國最大的口岸項目,投資超過260億元的橫琴口岸綜合樞紐項目正在進行。珠海橫琴新區黨委書記牛敬:橫琴也通過大橋與香港陸路相連,這也是我們國家這么多的自貿區里唯一的一個跟港澳同時陸橋相連的一個自貿區,一個開放的前沿。那么為了迎接大橋時代的到來我們在這里積極地謀劃,在橫琴建設大橋經濟區,就是要通過橫琴大橋經濟區的打造,能夠很好地承載,承接香港現代服務業的西拓,能夠使得香港的物流專業服務等現代服務業,能夠通過港珠澳大橋延伸到珠海延伸到橫琴以及為珠江口西岸廣大的腹地進行服務。
港珠澳大橋通行,振奮人心。港珠澳大橋必將拉近珠江東西兩岸的距離,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