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將三方面打造粵港澳灣區港口物流群
參考:一財網??時間:2018-09-03
廣東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為主要目標,提出了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貨運物流網絡的構想。廣東作為對外貿易大省和海運大省,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全國的29.4%,擁有五個億噸大港,尤其是珠江口灣區,集結了廣州、深圳、珠海、中山、東莞等眾多大型和中小港口,年貨物吞吐量超過10億噸;連同香港在內,珠江口灣區的集裝箱吞吐量超過7000萬標準箱,是全球港口最密集、航運最繁忙的區域。
廣東省將從三個方面重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物流的發展,“道路通,則百業興”。黃成造說,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腹地的廣東,不斷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使綜合運輸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對外交通網絡已基本形成。
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物流樞紐。整合優化粵港澳大灣區內公路、水路、民航、鐵路等基礎設施資源,打造重要樞紐港口與鐵路連接的多式聯運中心,以及向海上和陸上輻射的物流通道建設,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港口與航運中心、機場與航空中心、鐵路與多式聯運中心、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中心、要素交易與物流創新金融中心(“五中心”),聯接“一帶一路”的全球門戶和全球樞紐。以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為平臺,推進大灣區航運服務集聚區建設。
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以香港港、廣州港、深圳港為核心,以珠海港、東莞港等周邊港口為支撐,建設錯位發展、合作共贏的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進一步鞏固香港港的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強化廣州港、深圳港的國際門戶樞紐港功能,優化珠江口港口功能布局,加強珠江口東西岸港口資源優化整合,提升港口綜合運輸服務能力,形成功能互補、集聚高效的港口、航運、物流設施和航運服務體系,提升港口群的國際競爭力。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廣東省沿海已基本形成以廣州、深圳、珠海、湛江、汕頭為主要港口,潮州、揭陽、汕尾、惠州、東莞、中山、江門、陽江、茂名九個地區性重要港口為補充的分層次發展格局,煤、油、礦、箱、糧食、滾裝等專業化運輸體系也基本形成并正在逐步完善。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廣東省沿海已基本形成以廣州、深圳、珠海、湛江、汕頭為主要港口,潮州、揭陽、汕尾、惠州、東莞、中山、江門、陽江、茂名九個地區性重要港口為補充的分層次發展格局,煤、油、礦、箱、糧食、滾裝等專業化運輸體系也基本形成并正在逐步完善。
依托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積極發展港航物流、信息、貿易、金融、咨詢和跨境電子商務等現代航運服務業,推進航運服務集聚區建設,強化珠三角航運服務集聚區功能,提升國際化航運服務保障水平。
三、依托“一帶一路”打造綜合運輸通道。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聯接中亞、歐洲、東盟等“一帶一路”物流通道的建設,打造互聯互通、高效銜接的“一帶一路”貨運物流服務網絡。依托“東盟—廣東—歐洲”公鐵海河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積極參與廣東鐵路國際物流基地(東莞石龍)和廣州大田鐵路一類口岸的建設,重構“粵新歐”、“粵滿歐”雙向國際物流大通道。
依托“粵港澳—東盟”甩掛運輸主題性試點項目,加快構建立足粵港澳的跨區域、網絡化甩掛運輸服務網絡,建立與東盟等國家在交通運輸、口岸通關、金融保險、信息互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機制,打通粵港澳至東盟跨境物流大通道。依托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構建立足粵港澳、輻射亞太、面向全球的綜合物流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