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自由港政策對香港物流、轉運、報關清關的影響
參考:環球網??時間:2023-12-11
-
香港自由貿易港的地位顯著,無論空運還是海運,香港都是亞洲重要的國際貿易樞紐。貨物運輸方面,在香港,航空、陸路及海路貨運商都采取預先通過電子清關系統向海關遞交貨物資料的方式報關,海關只會對選定個別貨物進行查驗查,除豁免報關的物品外,進出口商只需于貨物進口或出口后14 日內向海關呈交準確而完整的報關單即可。也就是說,船只從海上進入或駛離港口時是無需向海關結關的,而且,轉運貨物在港內裝卸、轉船和儲存也不受海關限制。
機場貨運站、集裝箱碼頭均由多家民營企業經營,通過競爭提升效率
建設自由貿易港,機場與港口是其承載主體,上海就提出要依托洋山深水港和浦東國際機場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實地探訪了香港國際機場最大的貨運站香港空運貨站有限公司(Hactl)和在葵青貨柜碼頭擁有最多泊位的香港國際貨柜碼頭有限公司(HIT),發現香港無論是機場貨運站還是集裝箱碼頭,均由至少三家民營企業經營,它們彼此間通過競爭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服務水平。
香港機場管理局航空貨運及后勤總經理沈朝暉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目前香港國際機場共有香港空運貨站(Hactl)、亞洲空運中心(AAT)、國泰空運貨站(CPSL)及DHL中亞區樞紐等4個貨運站,4家一年可以提供740萬噸運力。機場管理局僅負責整體管理與監管,具體業務則通過招標由簽署合約的各公司自行運營,管理局并不會干預其具體運營。
香港國際機場正是通過提供這樣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平臺,才能促使各營運商之間相互良性競爭,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及經驗為使用者提供優質服務。
在貨物通關方面,香港海關為上述機場貨運站特殊提供了一整套24小時“空運貨物清關系統”。該系統還幫助航空公司將貨運資料快速傳送至海關,海關收到后再會把清關指示經由系統傳送到空運貨物營運商。貨物如需經海關檢查,海關承諾在80分鐘內完成檢查作業。
沈朝暉表示,香港國際機場自2011年起,成為全球使用電子空運提單量最高的機場,2017使用率達到66.8%,超出全球平均的52.6%。“大量使用電子空運提單不僅是為了環保,更大大提升清關效率。”
香港海關還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為加快清關,海關采用了多個電子貨物清關系統,方便從事航空、陸路及海路貨運業的經營商預先遞交貨物資料,除上述適用于航空的“空運貨物清關系統”外,還有“道路貨物資料系統”以及“電子貨物艙單系統”等。
根據香港進出口相關法例,貨物進出口報關手續在香港十分簡便。除豁免報關的商品外,進出口商只須于貨物進口或出口后14 日內向海關呈交準確而完整的報關單即可。在香港,豁免報關的商品有轉運貨物、過境貨物、船舶補給品(包括燃料艙燃料)、飛機補給品(包括飛行燃料)、除汽車外的私人行李、價值4000 美元以下的任何郵包等。
港口方面,記者發現,與機場貨運站類似的是,葵青港的9個集裝箱碼頭分別被現代貨箱碼頭、迪拜港貨柜碼頭、香港國際貨柜碼頭、中遠-國際貨柜碼頭和亞洲貨柜碼頭等5家公司管理和運營,九個碼頭共占地279公頃,提供24個泊位。
上述集裝箱碼頭均由民營企業通過公開投標方式從香港特區政府獲得經營權,因此,各公司基于業務上的競爭,均投入資金升級自己碼頭的各項軟硬基礎設施,借以滿足、吸引國際物流公司。并且,在海運方面,從國際海運業務所獲的盈利在香港無需繳納企業利得稅,這對許多公司來說更是一大吸引力。
海運貨物清關方面,船運公司也只須在船只抵港前向海關提交相關貨物資料即可,除了被海關選定檢驗的貨物外,絕大部份貨物在船只到達香港后會立即放行。被扣留檢查的貨物,海關也會在貨主指定的地點和日期進行貨物檢查。
近年來,隨著內地華南地區深圳港、廣州港的快速崛起,香港葵青港已不再保持全球最繁忙集裝箱港口的頭銜。港珠澳大橋也在削減部分葵青港的貨物流量。南沙大橋,獅子洋通道,深中通道,以及規劃中是穗深通道都將對粵港澳灣區帶來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