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門的角色在廣深港澳科創走廊中是什么?
參考:南方日報??時間:2019-05-04
南方日報:在廣深港澳科創走廊的建設中,您認為澳門應扮演什么角色?
劉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出,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希望澳門未來能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西部的創新科技中心,形成東部有香港、深圳,中部有廣州,西部有澳門、珠海的新格局。目前,澳門擁有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包括澳門科技大學的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此外,澳門特區政府實施“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的發展政策,帶動澳門科創快速發展。
南方日報:澳門科技大學在支持科創走廊建設方面,有什么部署和規劃?
劉良:我們對學校的發展作出了全新的定位考量。首先是學術定位,澳科大正逐步向研究型大學的方向發展,從師資隊伍建設、教師科研評估等方面著手,希望加快成為一所優質的研究型大學。其次是檢視大學的發展策略定位,由“立足澳門”調整為“立足大灣區”。第三是地理位置定位,探索建立一園多區的發展規劃,希望將部分教研機構落戶到內地的珠海、中山等地區。最近,我們已經將動物實驗中心落戶珠海,在珠海金灣的實驗動物大樓將很快投入使用。今后,我們還要拓展更多的國家合作平臺,或采取總部和分部制,譬如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總部在本校區,望盡快在珠海橫琴設立分部。
探索跨境醫療 共建合作新機制
南方日報:在中醫藥研究領域,澳科大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如何?
劉良:在粵港澳大灣區,從古至今中醫藥的文化根基很深,具有很好的民眾基礎。而且,澳門科技大學有很好的臨床和科技基礎。去年,澳科大的中醫藥學院與廣州中醫藥大學合作,獲國家教育部批準建立了中醫藥防治腫瘤轉化醫學研究聯合實驗室。另外,通過與廣州中醫藥大學以及一批專家學者的合作,我們成為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境外杰出青年學者合作的平臺。此外,我們也與廣東省中醫院建立了聯合實驗室。
南方日報:除了科創和學術的交流,粵港澳大灣區的大健康領域還有怎樣的合作前景?
劉良: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新形勢的發展,在跨境大健康領域需要更有深度的融合。另一個角度來講,隨著澳科大的醫學院、藥學院的成立,澳門在中醫和西醫的醫療的管理經驗逐漸增多。我們可以考慮建立跨境醫療共建合作新機制,或探索跨境醫療機構“托管合作”的新模式,將不同地區醫療與健康的服務經驗集成起來,并在政策和法律層面給予保障,使得優質醫療和健康服務能夠跨境共享。
產學研聯動會越做越好
南方日報:目前,澳門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之間的產學研合作情況如何?
劉良:我們的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近六年來獲得國內外專利授權逾180項。以3項國際專利為載體,我們與中山中智藥集團合作,成立了科智公司,并在橫琴注冊分公司。另外,在IT領域,我們與企業合作建立了安訊通公司在橫琴落戶,公司主要研發人工智能,商業機器人已經在逐步市場化,銷量可觀。我相信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對創新產業給予了很好的機遇與平臺,產學研聯動會做得越來越好。基于傳統中醫藥發展現代創新醫藥科技與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南方日報:您希望未來有哪些政策可以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要素流動?
劉良:首先,希望在專家學者人才的流動上能夠進一步便利化,給予澳門和珠海更多政策上的支持;第二是希望在澳門打造更多的國家級創新科技平臺,包括設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和建設更多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并且,今后的技術創新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也可以落戶到珠海、中山,帶動粵港澳大灣區整個西部走廊的創新科技快速發展,讓創新科技新興產業在這里得到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