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門在粵港澳灣區的機遇:推動澳門經濟多元化,惠及普通百姓生活
參考:中國日報網??時間:2019-03-18
澳門回歸20周年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澳門來到了新的機遇面前。這20年里,澳門人的生活發生了什么變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又會給他們帶來什么影響?澳門行政長官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結到,澳門回歸20年來,澳門整體社會大局繼續保持穩定,公共財政穩健,經濟持續穩中向好,失業率維持低水平,民生福祉獲得增進。澳門將繼續善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同時穩步推進“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服務平臺”的建設。
中國日報網兩會策劃【兩會獨家記憶】帶您走近澳門特區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蕭志偉,看看他對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機遇中的展望。
澳門經濟的特點和尋求改變的地方
澳門經濟結構比較單一,主要是圍繞著旅游業、博彩業。如果要持續發展,必須解決產業結構單一的問題,讓經濟向多元化發展。只有這樣,澳門的社會結構才能更穩妥,我們才能走得更遠。”
澳門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推動經濟多元化。“不能說沒有取得成績,我們的經濟結構確實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不明顯。主要原因在于,澳門市場規模小,人口規模小,土地面積少。”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澳門的機遇突破口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僅僅是促進澳門經濟發展,讓企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也能惠及普通百姓的生活。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蕭志偉看來,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突破口。他說:“澳門一直希望通過區域合作,突破人口規模、市場規模方面的障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對澳門而言正是推動經濟多元化的黃金機遇。”
澳門回歸后,區域合作加速,通關更便利,交通配套設施更完善。現如今,澳門居民經常在周末去廣東省的珠海市、中山、廣州游玩,很多居民甚至在那里購置了房產。
粵港澳大灣區助年輕人圓夢
粵港澳區域合作帶來的好處,在年輕人身上體現得更加明顯。“現如今,澳門大部分年輕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澳門的就業空間比較受限,年輕人可能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澳門這些年輕人可以融入廣東省甚至其他更遠的省市,那么他們的就業空間就更大了、選擇更多了。讓年輕人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們心里的不滿就少了,自然更加愛澳、愛國。”
另一方面,內地房價比澳門便宜,而且配套設備更健全、空間更大。對于剛工作的年輕人來說,在內地可能更容易獲得理想的生活環境。
澳門在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受益的同時,也想著發揮“區域商貿服務平臺”的功能,給內地企業走出去牽線搭橋。
蕭志偉說:“澳門跟葡萄牙、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國都建立了良好的經貿關系,政府做了很好的鋪墊……內地民營企業中的中小企業本身是非常有活力、有競爭力的。它們可以用好這個平臺,跟這些國家合作。”
他進一步指出:“巴西背后是南美洲市場;葡萄牙雖然市場不大,但是它是歐盟成員國,是進入歐盟的踏板;安哥拉和莫桑比克代表著非洲市場。這些都是可以開拓的新興市場。”